癌症是绝症吗?
悄然间,癌症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据统计,每5.5个去世的人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癌症就像是一团趋之不散的死亡乌云。癌症虽然可怕,但是无数的人用事实告诉我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调控能力让癌细胞也望而却步。
近日《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估计我国2015年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换句话说,每天都会有1.2万人确诊患癌,及7500名病人因患癌死亡。面对不断攀升的肿瘤相关数据,社会上各种致癌、防癌、抗癌的说法层出不穷,难辨真伪。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的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4至6月,30.8%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利用人们对癌症的高度关注,癌症谣言成为造谣者们最好用的“大杀器”。
癌症克星——志苓胶囊
毕生心血,抗癌成果造福人类
在肿瘤的药物研究上,潘明继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由他研制成功的治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点成果奖”。目前仍是国际公认治疗白血病的最佳临床药物,挽救了无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而他把这一成果无偿地献给国家,献给了世界,赢得了医学界的极大的赞誉。
抗癌专利新药“志苓胶囊”的研制成功,是他继“三尖杉酯碱”之后,凝聚从事肿瘤临床治疗与研究50多年的心血、智慧,为人类抗癌事业奉献的又一大成果。志苓胶囊从立项、研发、临床试验、审核通过,长达19年时间,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新药发明专利,成为拥有自主产权的创新型抗癌新药。
志苓胶囊研发成功,实现了二大突破。
一、它突破了抗癌药物不能“中、西共同配伍”的医学禁区,真正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抗癌的理念。既能扬中西药各自之长,又能避各自之短。
二、它突破了传统肿瘤药物“单一药、单一效”的局限性。实现了“攻防兼备、标本兼施、一方多能”的理念。
也因此,使得志苓胶囊一经上市就备受关注。被专家评为“代表着我国近10年来的最高抗癌成就”。
两次患癌,自身成就抗癌传奇
也许没有人知道,作为一名学贯中西、挽救无数肿瘤患者生命的“潘医生、潘教授”,自己还是一名癌症患者,而且两次患癌,患两种癌症。
1995年65岁的潘明继,偶然发现自己便中带有血丝,而且血色暗红带污秽黏液。作为肿瘤专家,他太了解这种情况了(如果便中血色鲜红的,那是痔疮闹的,而自己的情况,一定是息肉或癌变出血)。果然,检查发现在离肛门13cm处,大肠内有大大小小46个“葡萄”状息肉,而且有几个像“烂杨梅”。
活检发现有癌细胞。很快,由著名肠外科专家许东坡教授主刀,做了切除手术。
手术后,如何防止复发,转移就成了主要问题。
作为肿瘤扶正培本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创始人,潘明继教授像对待临床上的其他肿瘤病人一样对等待自己。他说:我一辈子用自己的药,救了许多人,这一次是我自己救自己!
他没有做放化疗,而是服用自己研制的“志苓胶囊”。就这样安然度过了12年,生活依旧,工作依旧,一样的忙碌!当医生、做科研、讲学、带博士生,一点也没有耽搁。
可上帝有时总会和人开玩笑,作为治癌专家,癌症似乎总想和他过招。
2007年11月底,他发现自己偶尔会咳出血丝,他知道”自己又有对手了“。一检查,果然发现右肺下叶后方有两个肿块,查出是隐蔽凶险的肺腺癌,肺叶间膜内有积水,已到中晚期。抽完水后,由上海胸外科医院著名专家丁嘉安教授主刀,为潘明继教授做了姑息手术。
这次,他同样没有采取放、化疗,仍服用自己的药“志苓胶囊“。到现在,三年过去了,80高龄的潘明继教授,还是闲不住,他还会定期走进病房与患者亲切攀谈。
后记》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卢嘉锡先生曾这样评价潘明继“融汇中西医,造福全人类“
而潘明继教授更在乎每一个经自己治疗的肿瘤患者和家人的评价!他曾这样说“作为一名肿瘤医生,经自己治疗的肿瘤病人笑了,家属笑了,这才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
这,就是潘明继教授---一位抗癌“圣斗士“,一位创造生命奇迹的”勇士”。
我出生在医学世家,从事肿瘤治疗56年,志苓胶囊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今年我把我的头像放在药盒上,就是要用我的良心和家族的名誉来证明这个药师可信的,让患者和家属放心。——潘明继
[药品名称]
品 名:志苓胶囊
汉语拼音:Zhiling jiaonang
[成 份]黄芪 女贞子 黄精(制) 北沙参 麦冬 党参 白术 茯苓 绞股蓝 白毛藤 仙鹤草 远志(去心) 陈皮(制) 山药 芡实 甘草 吲哚美辛 醋酸地塞米松 螺内酯 法莫替丁 地西泮。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可见少量白点,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药效学试验显示:本品对小鼠子宫颈癌U14, Lewis肺癌及肝癌HAC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减少小鼠醋酸腹腔注射引起的扭体次数;对角叉菜所致大鼠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白细胞、胸腺、脾指数、血清溶血素降低有改善作用。本品急性毒性试验提示,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1.986g/kg(1.78-2.210g/kg);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提示,本品1.0g/kg灌胃给药16周对肝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用于缓解肺、食管、胃、肝、结肠、直肠、乳腺等晚期癌症出现的发热、疼痛、咳嗽、气喘、吞咽困难、食欲不振、失眠、神疲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天3次,饭后。老年人、消疲、体弱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每次剂量可改2粒;如为镇痛,部分病人每次3粒仍难完全控制,可改每次4粒或3粒一天4次。
[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便秘,口疮。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心动过速。
[禁 忌]1、糖尿病、高血压、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未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帕金森病,精神病患者或有严重的精神病史者禁用;2、对本品或阿斯匹林过敏者,对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过敏者禁用;3、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禁用;4、新近胃肠吻合手术后禁用;5、合并未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患者禁用;6、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临床研究观察疗程为14天,长期应用需慎重,且一般不宜突然停药,如要停药,应在一周内逐渐减量后停用。
2、本品针对的发热为癌性发热,不宜同时应用其他退热药。发热病人服用后会出汗,个别病人可大汗淋漓。如汗出过多,应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属本品适应症范围,应配合使用抗生素。
3、小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面部轻度潮红、轻度浮肿,腹壁皮下脂肪增厚不影响继续用药,停药后逐渐消退。
4、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象。
5、对已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如需服用,应配合保护胃粘膜、抗溃疡药品。
6、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如连续二次空腹血糖在6.5~7.0mmol/L范围,应减少服用量,给予降糖药治疗。如用降糖药血糖不降,即停服本品。
7、服用本品,个别病人会出现困乏、爱睡、下肢酸软、乏力,这与本药有镇静、安眠作用有关,极少数病人出现小腿肌痉挛(抽筋)的低钙症状,一般不必处理,较重者需补钙治疗。
8、使用本品,出现消化道出血者,应静脉给予制酸等抗溃疡药治疗。如出现胃部不适或饥饿性胃痛,可配合服抗溃疡药品。
9、目前尚无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用药的临床研究资料。
10、运动员慎用。
[规 格]每粒重0.43g(其中含化学药吲哚美辛11.11mg、醋酸地塞米松0.24mg、螺内酯5.55mg、法莫替丁6.5mg、地西泮0.55mg)。
[贮 藏]密封、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包 装]塑料瓶包装,36粒/瓶。
[有 效 期]暂定18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163030
广州抗肿瘤新特药房13005618785
QQ350034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