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广州志苓 发布时间:2016-6-29 12:04:00
抗癌“圣斗士”造福全人类
潘明继教授, 1955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毕业于卫生部福建首届西学中班。现任福州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福州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福州市抗癌协会会长、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是国家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
潘明继教授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即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研究,他最早研究发现抗癌植物药“三尖杉”,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如今,三尖杉酯碱成为国际治疗髓系细胞白血病最佳药物之一。1971年他首先提出《扶正培本治疗癌症》的理论,1989年撰写出版了国际第一部《癌症扶正培本治疗学》。近十多年来,癌症扶正培本治疗研究又有较大的进展,“扶正培本”成为中医治癌的大法,也是国际医学界研究中医免疫疗法的瞩目课题,并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疗法。
福州志苓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现有资深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以及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等10多人,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抗癌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志苓胶囊是由志苓医药研究所高级顾问、具有50多年临床经验的国际著名肿瘤防治专家潘明继教授指导全所研究的成果。
所长潘远志博士是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出版多部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96年9月入编《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卷)。2004年4月应联合国第十二届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绿色中医论坛”的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作“志苓胶囊治疗500例中晚期癌症的疗效观察”的学术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通用名称:
- 志苓胶囊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50297
- 汉语拼音:
- ZhiLinJiaoNang
- 成份:
- 黄芪、女贞子、黄精(制)、北沙参、麦冬、党参、白术、茯苓、绞股蓝、白毛藤、仙鹤草、远志(去心)、陈皮(制)、山药、芡实、甘草、吲哚美辛、醋酸地塞米松、螺内酯、法莫替丁、地西泮。
- 剂型:
- 胶囊剂
- 形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
- 功能主治:
- 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用于缓解肺、食管、胃、肝、结肠、直肠、乳腺等晚期癌症出现的发热、疼痛、咳嗽、气喘、吞咽困难、食欲不振、失眠、神疲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患者。
- 规格/中西药品:
- 每粒重0.43g(其中含吲哚美辛11.11㎎醋酸地塞米松0.24㎎螺内酯5.55㎎法莫替丁6.5㎎地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粒,一天3次,饭后。老年人,消疲,体弱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每次剂量可改2粒;如为镇痛,部分病人每次3粒仍难完全控制,可改每次4粒或3粒一天4次。
- 不良反应:
- 偶有恶心,呕吐、便秘,口疮。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心动过速。
- 禁忌:
- 1.糖尿病、高血压、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未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帕金森病,精神病患者或有严重的精神病史者禁用;2.对本品或阿斯匹林过敏者,对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过敏者禁用;3.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禁用;4.新近胃肠吻合手术后禁用;5.合并未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患者禁用;6.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注意事项:
- 1.本品临床研究观察疗程为14天,长期应用需慎重,且一般不宜突然停药,如要停药,应在一周内逐渐减量后停用。2.本品针对的发热为癌性发热,不宜同时应用其他退热药。发热病人服用后会出汗,个别病人可大汗淋漓。如汗出过多,应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属本品适应症范围,应配合使用抗生素。3.小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面部轻度潮红、轻度浮肿,腹壁皮下脂肪增厚不影响继续用药,停药后逐渐消退。4.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象。5.对已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如需服用,应配合保护胃粘膜、抗溃疡药
- 药物相互作用:
-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药理毒理: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可见少量白点,气微味苦。
- 贮藏:
- 密封、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 包装:
- 塑料瓶包装,36粒/瓶。
- 有效期:
- 24个月。
1、志苓胶囊治愈晚期胃癌姑息手术后健存9年
潘×生(研字00138号)男,38岁,
福建省南安市×东镇×山村现移居漳平市,女儿在福建第×人民医院工作
邮编:362324 (H)0597-875×4431;0597-872×6250
1996年4月因自扪到心窝部有如鸭蛋大能移动的肿物而就诊,在本院外科姑息手术,住院号29033。病理:胃窦部大弯前后壁浸润型低分化腺癌,小弯淋巴结2/6,幽门上下淋巴结6/7转移,直肠窝可触及种植结节、术后未行化疗,坚持服中药及志苓胶囊每日三次,每次2粒,历两年,此后未再治疗。至2005年10月已健在9年半,照常经商。
2、志苓胶囊缓解脑膜瘤症状及放疗副反应
黄×完(研字10302)男,73岁,福建×安市洪×镇山×村
邮编: 362331 (H)0595-8661285×
2001年4月9日因经常头痛间歇下肢抽搐七个月就诊,CT发现右顶叶脑膜瘤直径6×7cm,颅压升高,即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滴配合志苓胶囊每日三次,每次3粒,三天后头痛抽搐缓解,停用甘露醇,仅用志苓胶囊一周后行动自如,但嗜睡,改志苓胶囊每日三次,每次2粒,维持二个月,倘若再出现头痛续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滴1-2天可减轻,2001年12月配合r-刀治疗,四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倘若较长停用志苓胶囊又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及周身不适。如再给予志苓胶囊内服用3-5天,又可恢复正常。治后4年,健在。
3、志苓胶囊增强软骨肉瘤放疗的效果
林×英(研字00166)女,38岁,福建南平市×平村 邮编:353015 (H) 0599-84×3050
1992年患荐部软骨肉瘤在福建医大附一医院手术,二年后再发肿瘤逐渐增大。1997年来诊,肿物皮肤红紫烘热,直径26×25×15cm,腰部胀痛不能直腰,行动障碍、体温38℃,即给志苓胶囊每日三次,每次3粒,一天热退痛减,治一个月,瘤表温度降低,肤色由红紫变浅。即对瘤体放射6000cGy,三个月肿物缩小2/5,但放射部位烘热作痛,服用志苓胶囊可控制且能坚持劳动。倘若停用志苓胶囊三周以上肿瘤烘热疼痛再现。2003年5月原荐尾骨部隆起的巨大肿瘤已消失,残留放射性皮肤增厚坚硬,正常劳动,2005年11月随防,治后8年健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