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信互联网移动电商创业至创业者
发布者:yunxinhuliankeji 发布时间:2015-4-16 16:07:00

 创业需要有特殊的基因,成功具有偶然性,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就不要轻易创业,然而机会就是这样,不尝试你永远无法切身体会。项目本身的产品、运营、盈利模式,团队成员是否能够把项目带向成功,项目负责人是否具备领袖气质,以及你自身是否足够理性应对创业中的所有问题?这四点是我目前认为创业最应该思考的。

怎样加入这个项目,以及它是怎样的一个项目

2015年3月,在鄂尔多斯 云信互联科技有县公司诞生了,人们还没有习惯使用APP软件,没有找的移动自载传媒的时候 云信开发了一块软件 积 通讯 电子商务 广告 商家联盟 等等一系列的 产品

首先是团队,已经有两个全职的合伙人和一个出钱的合伙人。其次是购物平台,用一个APP订单系统改造过来,界面巨丑无比。在这个时候,我以一个技术的身份加入,开始承担所以的平台设计与开发工作。

当时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微盟乐享刚起步,口袋通还没有名气,我从长远考虑,决定全部自己研发平台,以确保我们自己掌握所有资料,用户信息不被泄露,并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线了全新的平台,界面上和功能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个项目的概念非常简单:移动购物商城。囊括微信、微博、QQ在内的所有移动端能上网的方式,都可以从我们商城订购商品,甚至用短信都可以。我们要做的,是一种移动端的购物消费体验。现在看起来如此简单,甚至过时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其实还是非常新颖的,当时很多人都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口号,却没有人真正去做,我们是先驱(也是先烈)。

期间大家在一起探讨最多,并最终确定了整个项目的巨大野心——区域生活(消费)服务入口,先从高校做起,逐步扩大。和淘宝京东相比,我们距离用户更近,我们就是学生身边的人,我们就是来自学生,信任度更高,再有小型配送团队,最快15分钟就能送到作为亮点,吸引用户,慢慢培养用户通过手机端消费的习惯,拥有用户量之后,转型O2O生活服务平台,覆盖与本地消费最适宜的移动端服务,例如类似大众点评的门店推荐、教育、就业招聘、娱乐休闲,甚至我们还想过做社交,例如有了用户之后就可以做异性交友。我们最初以“小京东”自居,意思是指在移动端的京东模式,但比京东更可靠体验更爽。后来各种想法加入进来之后,甚至无法用一种模式来概括,我们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新的模式吧,“创无限云信世界,做社会信息桥梁”

什么样的项目?以及项目背后的理念与模式酷到今后可以赚大钱吗?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如果一个创业项目,一点都不酷,那么去做的人到后面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即使是旧瓶换新装,也要让自己的项目在理念上、文化上、潮流上、模式上看上去很酷,很多听上去很玄乎拿过来一用才发现原来就是那么回事的产品都这样。项目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团队,团队成员创业就图两个东西,理想和钱,在创业阶段没钱,所以理想最重要,所以强调项目的核心价值,能够改变世界,能够带来多少的规模,能够用多少估值去衡量其价值,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认真思考和表达出来的。

云信的这个项目,虽然我不是项目最终负责人,但是问题也看的很明白,除了明显产品价值观 涉及的太多,促进了整个项目发展。在设计好发展规划之后,按照规划去执行,各种各种的商家 企业 代理商融进来,让整个项目走向一个集团形式的公司,突出重点,闪出亮点,最后,一个团队就这样冉冉升起了

没有靠谱的团队一切都是白搭

这里的“靠谱”是指团队在项目上的作用,不是独立的个人的品格。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两件事:为什么投资人就看团队,以及为什么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这个团队,这对其他创业团队来说,人数已经挺多了。然而事实是有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其他人根本没有“互联网思维”。这样的一个团队在运营一个互联网项目,说起来都有点搞笑。但是并非没有互联网基因就不能进行互联网创业啊!马云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我想在我的这个团队里存在更深刻的问题:

没有互联网经验不要紧,然而也没有具有互联网理念的思维方式,没有类似于用户为中心、体验为王、病毒营销、追求极致之美、头脑风暴等等互联网的一些基本思维方式,其实也就是没有互联网创业的基因

不爱学习,我进团队第一天就带去了我自己的书,包括当时最新的一些互联网趋势和思维分析的书,公司成立之后,我专门要求了一间小房来作为阅读和交流的空间,然而,书没人看,也没有交流的氛围,我在内部邮件中表达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担心,但没有一个人对比回应

对人才渴望度低,从始至终都没有主动去挖人,特别是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后来陆续有新的成员加进来,不要工资,也没提股份的事,结果这样的人到后面还不要。

人员角色能力不足,虽然我一个人研发了两个版本,但那是凭着一腔热血,熬夜熬出来的,至始至终只有我一个人在开发,我本担任产品的角色,但一直没有给我配备新的程序员,设计是我找来的,虽然我也应该去找程序员,但是作为团队,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对技术的不崇拜也是后来我失望的原因。除了技术之外,市场,运营,也都没有人才来做,6个人的团队,真正满足角色能力需要的我觉得不到一半。

合作能力欠佳,合作上倒也没有特别大的不足,但由于理念和个性的不同,经常无法相互理解,或者盲目自大。合作上远不及理想的默契。

总之,整个团队说的好听点叫不够成熟,说的难听点就是不具备创业成功的潜力。

3.跟什么样的项目负责人一起干很重要

网上流行互联网项目的各种死法,那都是对项目负责人说的。而对于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而言,在这个项目中的死法只有一种:无名而死。除了像阿里腾讯这样的超大型上市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名声在外,各种小公司都是ceo或最初的项目负责人出名,其他人基本是做绿叶衬托的,而如果项目被做死了,那么项目负责人可能还能被更多投资人知道,那些非负责人的创业者就这样默默不见了,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所以对于联合创始人,跟对负责人很重要。

一个项目由于人的因素死掉和由于钱的因素死掉是不一样的,如果因为人不行,这个项目死掉了,那么对于合伙人而言顶多学到一些过程性的东西,比如怎么做起来,怎么应对问题,不能学到思维和价值观的东西,而如果一个团队战斗力十足,即使由于没钱项目死掉,合伙人出去都能被其他企业接受。

我个人的理性不够

选择创业去一种青春活力的体现,本没有错,但是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碍于面子和朋友关系不能当机立断,创业过程中对成本评估能力差导致自己资金出现困难,对创业成功抱有侥幸心理,在看到重大风险因素时不能理性的选择退出。

因为出来创业的都是朋友,后来进来的时间长了也成了哥们,所以当遇到价值观对立和看到项目可能失败的时候,都不敢打破人际关系,选择退出,甚至因为有退出的想法而感到惭愧。
如果上面都是感情用事,还情有可原,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是在理性上我不能败给自己了。

第一,我不要工资创业,而且全身心投入。我不是项目的最终负责人,却选择无条件全面付出,这是一种忽略成本的行为。开始创业后,我没有了之前比较不错的收入,而且还投入资金,自己的生活还有开销

第二,对创业成功的概念过于理想化,认为一帮好哥们没必要太在意谁多谁少,就算后面你多拿一点也不要紧,我只要够了就行。

第三,物资投入。

第四,对风险评估的结果信任,对项目负责人的和对团队的放心,以及朋友的分析都已经反应出成功几率特别大,然而仍然理性的坚持,付出时间和感情,甘当先烈。

第五,利用好这个平台让更多人认识自己。做项目的时候,低调,一直坚信只有好产品做出来了才能得到认可 要不断的利用这个平台给自己塑造品牌,因为今后自己再创业的时候,起码有更多投资人认识你或许你的名气已经有了,可以聚集很多人或资源。

结语

创业本来就是一场赌博,而且创业者会心甘情愿,一厢情愿。我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创业者。创业者是那种被自己传销了的人,没法救,只有哪一天梦想破灭,才能幡然醒悟。如果成功了,梦想实现了,那就会继续去传销别人。这是对我这一类年轻、激情、不甘寂寞、以为世界可以被改变的人的真实写照。

我想,有经验的创业者成功,更多的依靠的是理性,而非理想和激情。正如我前文所述,如今这个时代,不缺idea,也不缺激情和理想,一个idea不单单是某一天白天睡大觉的时候的灵感,更多的是能够在市场中迅速掀起轩然大波的需求解决方案。例如陌陌,例如滴滴打车,甚至例如360,去搅局市场,是因为它们正好迎合了其中非常大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再加上强有力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很快就能深入人心。所以 看云“信人的”做的这一切,背后都是一群人,一群靠谱的人,一群有实战经验,经得起市场考验,在风险面前能够果断作出决断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凭什么成功?

如果时间再过2个月,再来看我的这个项目,我想还会有更多的问题被我挖掘出来。但是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过去式,重要的还是将来。尘归尘,土归土,过去的就过去,放下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所以你还在等什么 云信欢迎各界英豪 有志之士一起来加入我们的团体 云信 融合 互动 共创 共赢

    云信赵建南 敬上

Copyright © 2006-2011 58bend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ublished at 2025-5-24 19:05:51, Powered By WRMPS v7.5.0(MSSQL)